所謂「欠債不要欠過年」
這篇文章應該在2017過完前就要生出來,無奈期間發生一些事情讓我不得不先擱著
但,欠過國曆新年總不能再欠過農曆年吧
豆腐這食材對於純蔬者而言是相當重要且富含營養的蛋白質來源
手邊三本蔬食食譜不乏收錄許多豆腐料理,甚至有些做法都有些相似的脈絡
這不免讓人好奇,三本書的蔬食豆腐料理會有些什麼樣的差異,又,各家的特色如何?
於是,專屬於豆腐料理的食驗報告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誕生
Part.1 先醃再料理,豆腐更入味
這系列挑出三本書中經過醃漬入味的豆腐料理來做評比
既往我們中式料理都是用煨煮的方式讓豆腐入味,但歐美做法卻是利用醃漬來使其入味,非常有趣
這道不免讓我想起媽媽做的紅燒豆腐,但永遠都是用大量醬汁提味,豆腐本身並不入味
這道蒜頭紅燒豆腐有著樸實家常味,先經過醃漬再煎道表面焦脆,醬汁被吸附在豆腐的每一個毛細孔中
內部軟嫩,簡單美味
第一次嚐試烤豆腐,同樣也是將豆腐切片後醃漬
但因使用的醃醬豐富,且豆腐的厚度較薄,僅醃漬三個小時豆腐就將醃料的精華全吸收
經過烘烤後的豆腐因水分散失,口感較為扎實,竟吃起來與豆乾有六七分相似
隔夜冷食也相當涮嘴,是一道熱食冷食皆宜的料理
雖然不是一枝獨秀的豆腐料理,但同樣以先醃後炒的方式,達娜還用了芡汁讓豆腐表面裹上滿滿的精華
快炒的方式讓豆腐保持軟嫩,香辣帶點酸味非常下飯, 是一道讓人無法停手的豆腐料理
總評:
同樣都是先醃後料理的方式,但整體上來說,還是會因為豆腐切的大小以及形狀影響到入味程度
《自然好食小廚房》走的是家常簡約的調味,其他兩者的滋味較為豐富
《暴徒廚房》是鹹香涮嘴,《極簡純蔬者的無麩質餐桌》則是香辣帶勁
比較特別的是暴徒的烤豆腐帶著豆乾的口感,個人非常喜愛
Part.2 蔬食千層麵,豆腐變乳酪
三者當中,艾咪是唯一一個沒有使用茄汁醬調味的作者,仍然走的是自然簡約清爽風格
運用兩款不同的醋來幫豆腐調味,使其變身為豆腐乳酪,加入鼠尾草與炒過的大蒜調味
南瓜泥提供了綿密口感,嚐試味道後,發現酸味並沒有想像中的重
千層麵口感濃郁味道清爽,是比較單純的滋味
多加了菠菜與蘑菇在其中,口感滋味較豐富,因為多加了蔬菜餡料,也降低了茄汁醬的酸味
青醬在這道料理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,少了他,味道層次上會顯得單調許多
調味上較酸,加入羅勒葉與植物性帕馬森的豆腐泥像是加了青醬的乳酪,但又少了乳酪的奶味,味道清爽
很單純的只有茄醬、豆腐乳酪與麵體的堆疊,但調味下的十足,吃來一點也不空虛
最後灑上的植物性帕馬森是亮點,帶點堅果香氣提高味道與口感上的豐富性
總評:
《自然好食小廚房》走的依舊是清新路線,如同這本書的書名一樣
調理手法都像是住在森林中的木屋,裡面的人們就地取材
自給自足,善用大自然賜與的恩典來呈現食物本身的樣貌,閱讀食譜的當下,我腦海中出現這些畫面
《暴徒廚房》走豐富多樣性,就像是隨時準備著開趴的人,生活永遠豐富充滿趣味
《極簡純蔬者的無麩質餐桌》像是風情萬種的女郎,即使不費心思打扮,也能品嘗到那酸香辣的帶勁滋味
不管是何者,都帶有作者們的料理特色與風采,老實說,這一個part做下來並沒有特別喜歡何者
倒是能夠深深的從食譜當中體會到三本書的料理風格,真的也是頗有趣的!
食譜參考: